說到黃土高原,總會讓人聯想到黃土覆蓋下的貧瘠和荒涼,其實,它遠比我們想像的更有魅力!而在河南三門峽一帶,建在黃土地下的地坑院,是一種原生態民居,更是一種數千年的窯洞歷史,過去娶妻生子全靠它!
 
地平線下的地坑院!黃土塬上人類穴居的活化石、地下四合院
陝州地坑院,位於河南三門峽陝州張汴鄉北營村,為豫西特有的窯洞建築,與福建土樓、陝北窯洞,都是生土建築的營造技藝。
可惜的是,如今時代變遷,現沒人再建地坑院了,許多人也逐漸搬離窯院,因而閒置長久甚至坍塌,在陝州地坑院的修繕保護下,正喚醒沉睡黃土地下的鄉愁。
進入景區內,此先描述著周公、召公分陝而治,共同輔佐周成王,於河南三門峽(陝州)立一根的石柱,叫分陝石(周召分界石),西歸召公管、東歸周公管,而有陝西地名的由來,陝東併入河南(即三門峽)。
地坑院,也叫「天井院」、「地陰坑」、「地窯」,是從平地向下挖坑,成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天井,再向天井四壁開挖窯洞,被稱為黃土高原上「地下四合院」。
也因此「見樹不見村,進村不見房,入戶不見門,聞聲不見人」正是對地坑院的真實寫照
陝州之所以有很多地坑院,就因為這裡地處黃土高原邊緣,土層厚平坦還十年九旱,故老一輩挖洞兩三年,卻能讓幾代人住上上百年
不過,地坑院可不是隨便挖坑,十分講究八卦、天時地利人和,蘊藏著豐富的文化
地坑院一個個聚集起來,就形成一個地坑院村落,小村十幾戶,幾十戶,大村上百戶、幾百戶。光是民俗文化園就有21處經整修的院落,各有特色,與許多未開發的原生態院落,供遊客參觀。
穿過居民出入院子的門洞,與鄰坊間連通的地下通道,就像進入神秘隧道一般,有那麼一點興奮、驚奇!
院內的窯洞為拱形,除居住的主窯、客窯外,還有廚房窯、廁所窯、水井窯、飼養窯、倉庫窯等功能的窯洞。
主窯依照所處方位不同又稱「東震宅」、「西兌宅」、「南離宅」、「北坎宅」,為長輩居住,其餘則論輩分。
此外,地坑院的建造過程,也非常注重美化與裝飾,窯臉、門窗、綠化、擋馬牆等,都別有匠心。
門窗的裝飾藝術,窯洞窗戶貼上窗花是傳統藝術
在地坑院裡種植花草樹木
檐上的擋馬牆或稱女兒牆,美觀又好看,不只可防止地面雨水倒灌院內,也可防止地面牲畜、孩童掉進院裡
穿山灶,是地坑院特有爐灶,整個灶身傾斜向上,灶心相通,依次有九個灶孔,第一孔的火力最旺,適合蒸煮,隨後有炸、炒、燉、、燜、保溫。
根據火候烹飪的“陝州十碗席”,據傳慈禧太后經陝州時,曾品嚐過,並讚之「十碗水席,十全十美」。
而坐落不同院落的捶草印花、澄泥硯、陝州剪紙、刺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產,濃縮了黃土地的別樣民俗風情。
其中,以四奇「崇尚黑色、染色剪紙、傳男不傳女、邊剪邊唱」聞名的陝州剪紙,非遺傳人一邊剪紙、一邊唱歌,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民俗課!
離園前,在百味巷小吃街上,這裡的羊肉燴麵,不管天氣有多熱,總會吸引遊客特地來吃上一碗,光看就快流口水了!
 
陝州地坑院/民俗文化園
開放時間:08:30-18:00
 
arrow
arrow

    傑瑞說到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